本文目錄一覽:
煙雨樓乃何人何地何時所建?
乾隆四十六年(1781年),仿浙江嘉興煙雨樓形制在島上修建了一組建筑,同名煙雨樓,是山莊內(nèi)最晚的建筑之一。前檐高懸乾隆皇帝題寫的云龍金匾“煙雨樓”,楹聯(lián)為:“百尺起空蒙碧涵蓮島,八窗臨渺彌澄印鴛湖。
《嘉興府圖記》記載:嘉定間(1208年~1224年),吏部尚書王希呂致政還家,因舊址建樓,有縉紳遨游。這里的“舊址”指的是錢元璙所造臺榭遺址。王希呂拿著皇上給的錢開始在舊址上建樓,由其后代陸續(xù)擴(kuò)建成煙雨樓。
南宋淳熙三年(1175),煙雨樓始建于湖濱。明嘉靖二十八年(1549),嘉興知府趙瀛,在湖中用疏浚的河泥壘成的湖心島上,創(chuàng)建坐南朝北的煙雨樓。
也就是說,嘉興煙雨樓自1549年知府趙瀛創(chuàng)建于湖中小島上,其后經(jīng)過多次重修、擴(kuò)建,成為江南一座名樓。
煙雨樓 煙雨樓在浙江嘉興南湖的湖心島上,島登岸處的入口是“清暉堂”,建于公元1826—1874年,為皇帝南巡而建。右側(cè)壁間有“煙雨樓”三字石碑,配南北兩廂,各為“菱香水榭”和“孤云移”,出南門西折就是“煙雨樓”。
圓明園始建于何時 圓明園始建于明代。早先是明代的一座私家園林。清初曾將北京西北郊的許多前明私園收歸內(nèi)務(wù)府奉宸院,再分賜給皇室成員和貴族官僚。圓明園就是康熙四十八年賜給皇四子胤禛的一座“賜園”。
煙雨樓是什么樣的?
1、煙雨樓是嘉興南湖湖心島上的主要建筑,現(xiàn)已成為島上整個園林的泛稱。煙雨樓正樓,樓兩層,高約20米,建筑面積640余平方米,重檐畫棟,朱柱明窗,在綠樹掩映下,更顯雄偉。樓前檐懸董必武所書“煙雨樓”匾額。
2、煙雨樓重檐飛翼,典雅古樸。樓周圍亭閣、長廊、***山、花臺,疏密相間,錯落有致。湖中有池,島中有堤,體現(xiàn)了中國造園藝術(shù)風(fēng)格。
3、煙雨樓正樓的大堂兩邊高凳排列,嘉興知府許瑤光書“南湖煙雨”詩磚刻于墻壁,筆鋒遒勁有力,其中幾塊墨色的板碑上刻著畫,寥寥數(shù)筆,將江南煙雨勾勒得淋漓盡致。
4、都可以稱為“聳峙”的;而煙雨樓是“坐”的,“坐”在垣墻之內(nèi),平臺之上。煙雨樓是南湖湖心島上的主要建筑,現(xiàn)已成為島上整個園林的泛稱。全園占地11畝,園內(nèi)樓、堂、亭、閣錯列,園周短墻曲欄圍繞,四面長堤回環(huán)。
避暑山莊煙雨樓與浙江嘉興的煙雨樓對比
在避暑山莊“如意洲”的北面,與曲橋相連的小島是“青蓮島”,“煙雨樓”是島上的主體建筑,建于乾隆45年(1780年)?!盁熡陿恰笔乔∠铝罘抡照憬闻d煙雨樓而建。
避暑山莊的煙雨樓,仿照浙江嘉興南湖煙雨樓建造。煙雨樓作為主園林湖區(qū)北面構(gòu)圖的中心,在營造庭院空間的同時,對布局的外向性格外強(qiáng)調(diào),因此也更側(cè)重向外借景。
承德煙雨樓在避暑山莊如意洲之北的青蓮島上,是乾隆四十五年(1780)仿浙江嘉興南湖(鴛鴦湖)之煙雨樓而建的。樓自南而北,前為門殿,后有樓兩層,紅柱青瓦,面闊五間,進(jìn)深二間,單檐,四周有廊。
煙雨樓位置在哪里
1、煙雨樓是嘉興南湖湖心島上的主要建筑 拓展知識:煙雨樓是嘉興南湖湖心島上的主要建筑,現(xiàn)已成為島上整個園林的泛稱。煙雨樓正樓,樓兩層,高約20米,重檐畫棟,朱柱明窗,在綠樹掩映下,更顯雄偉。
2、煙雨樓始建于五代后晉年間(公元936-947年),初位于南湖之濱,明嘉靖二十六年(公元1548年),疏浚市河,所挖河泥填入湖中,遂成湖心島,次年移樓于島上,從此這里被稱為“小瀛洲”。
3、煙雨樓是嘉興南湖湖心島上的主要建筑,現(xiàn)已成為島上整個園林的泛稱。此樓自南而北,前為門殿3間,后有樓兩層,面闊5間,進(jìn)深2間,回廊環(huán)抱。二層中間懸乾隆御書“煙雨樓”匾額。樓東為青楊書屋,西為對山齋,均3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