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錄一覽:
中國古典亭子的詳細介紹與歷史!
1、愛晚亭 愛晚亭位于湖南長沙岳麓山,你聽岳麓這個名字,就自帶深厚的文化底蘊,因為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的岳麓書院,就在這里。而愛晚亭,就在岳麓書院后的小山上。
2、蘭亭:在浙江紹興西南渚山麓,相傳春秋末年越王勾踐種蘭于此,故此得名。
3、中國的亭子與意境 亭的歷史十分悠久,但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觀賞用的建筑。如周代的亭,是設在邊防要塞的小堡壘,設有亭史。到了秦漢,亭的建筑擴大到各地,成為地方維護治安的基層組織所使用。
4、北京陶然亭公園位于北京市西城區(qū),建于1952年,是一座融古典建筑和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的以突出中華民族“亭文化”為主要內容的歷史文化名園,是AAAA景區(qū)(點),北京市精品公園。
5、醉翁亭由來 宋慶歷五年(公元1045年),歐陽修來到滁州,認識了瑯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,并很快結為知音。為了便于歐陽修游玩,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,歐陽修親為作記,這就是有名的《醉翁亭記》。
古代非常喜歡修建亭臺樓閣,難道僅是為了打造旅游景點?
1、古代皇帝喜歡去佛教寺閣,不能不與寺廟位于城中有很大關系,當然其中也有佛教因素的影響。
2、.古建筑是旅游業(yè)的重要 物質基礎隨著生產的發(fā)展,物質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,人民對文化的需要將更為迫切。古建筑在新的時期擔當起文化休閑場所的新歷史使命。
3、…如果我有天地,我會造一個有亭臺樓閣的園林,如果沒有,用碗蓮清供也可以造一個‘園林’。這可以看出,園林不只是一種形態(tài),它更是一種情懷。
4、讀完了這一文我知道圓明園是一座***園林,再北京西郊,曾經被譽為“萬園之園”,可現在,我們在這里看到的只是殘桓斷壁,真令人氣憤。 當我讀到圓明園的建筑金碧輝煌,富有詩情畫意時。不禁發(fā)出了由衷的贊嘆。
5、屋頂:我國古代匠師充分運用木結構的特點,創(chuàng)造了屋頂舉折和屋面起翹、出翹,形成如鳥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頂各部分柔和優(yōu)美的曲線。同時,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適當的雕飾,檐口的瓦也加以裝飾性的處理。
八方亭的歷史
北京最大的亭子是廓如亭,位于頤和園新建宮門以南的東堤上,俗名八方亭,始建于乾隆十七年(1752年),光緒時重修。與十七孔橋、南湖島在空間上互相映襯。廓如亭位于頤和園新建宮門以南的東堤上,在十七孔橋東端。
昆明湖中有一座小島,站在佛香閣上遠望,小島的樣子就像個烏龜殼,烏龜的脖子就是連著東堤的十七孔橋,而烏龜的頭則是廓如亭,即八方亭。據說,乾隆修清漪園時,為困住龍王,才修建了十七孔橋和廓如亭。
“北京最大的亭子是廓如亭。 廓如亭是中國的古代建筑,也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亭式建筑,所以被稱為北京最大的亭子。
於是,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邊安置了一頭銅牛,以象征牛郎;在石舫的旁邊又建了一座織女亭。銅牛身體朝東,而頭扭向西北,正沖著織女亭方向。這樣,以昆明湖為界,形成了左有“牛郎”,右有“織女”的格局。
坐落于北京頤和園昆明湖的廓如亭(八方亭)為中國古亭之冠。位于十七孔橋東端,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座亭子。面積達130多平方米,內外三圈,由24根圓柱和16根方柱支承,八角重檐,氣勢雄渾,在園中起重要點景作用。
方竹亭 原名桃川八方亭,明萬歷二十三年(1595)湖廣按察江東之參政陳性學修建。 亭為八方形,三門四窗,高6米,墻厚1米,磚石結構。亭身潔白,頂蓋綠色琉璃瓦,內頂為半球形,亭內立有古今石刻6方。 亭外四周,長有叢叢方竹。
關于陶然亭里的亭子(寫說明文用)
1、有“醉翁亭”、“蘭亭”、“鵝池碑亭”、“少陵草堂碑亭”、“滄浪亭”、“獨醒亭”、“二泉亭”、“吹臺”、“浸月亭”、“百坡亭”等十余座。這些名亭都是以1:1的比例仿建而成,亭景結合,相得益彰。
2、風雨同舟亭 1991年,安徽省發(fā)生特大洪水,為感謝全國人民的無私捐助,特***沙堤亭于北京陶然公園,取名“風雨同舟亭”,意為一方有難,八方支援的民族團結精神。
3、清康熙三十四年(1695年),時任窯廠監(jiān)造的工部郎中江藻,在古廟慈悲庵西側蓋了三間廂房,摘取唐朝詩人白居易詩句“更待菊黃家釀熟,與君一醉一陶然”里的“陶然”二字,取名“陶然亭”。
4、圖1 陶然亭三大匾額之一, 由建亭人江藻題寫 按照通常的理解,亭是指有頂無墻的建筑物,當然也指建筑簡單的小房子。如果按前一解釋,其實陶然亭內本無亭。